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 10
    2020.12
    题目:海洋上层亚中尺度过程的动力特征与生成机制报告人: 张志伟 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时间: 12月3日 9:30-11:00地点:电气馆507 腾讯会议 430 768 838 报告人简介:主要从事海洋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揭示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全水深三维倾斜结构”,系统阐明了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生成、演变与消亡机制;在西北太平洋发现并命名了新型的亚中尺度相干涡旋,评估了其对水体输运和海洋混合的影响等。目前承担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PO、GRL、JG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多次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知名海洋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访问。
  • 02
    2020.12
    报告题目(一):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人:秦大河院士时间:12月7日9:30-11:3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闻天馆108报告题目(二):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及其影响报告人:丁一汇院士时间:12月11日14:30-16:3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闻天馆108报告题目(三):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及对策报告人:张建云院士时间:12月14日14:30-16:3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闻天馆108
  • 26
    2020.11
    报告题目:变化海洋中的海洋生物(Life in a Changing Ocean)报告人:孙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时间:2020年11月24日(星期二)15:0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孙松,理学博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研究, 曾三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在国际上首先证实南极磷虾在自然环境下存在负生长,并建立了利用磷虾的复眼直径与体长的比率关系判断其负生长程度的方法;在我国近海生态系统演变和生态系统灾害研究领域,率先开展浮游动物关键种和功能群的研究,在灾害水母的暴发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被《Nature》、《Science》报道;在深海探测与研究领域,率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海洋领域大科学工程项目“科学”号综合考察船建造、深海探测与研究平台的配置和研发,对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开展综合探测与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院、省部委等科研项目数十项。近年来,担任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战
  • 16
    2020.11
    报告题目:深海碳循环的放射性碳示踪报告人: 陈天宇教授,南京大学时间: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15:00线下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陈天宇,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基尔大学GEOMAR海洋所海洋地球化学博士学位(2013),并获得Peterson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和最优等学位荣誉。2014-2017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2017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含2篇一作通讯《Science》论文,1篇一作通讯《Nature Geoscience》论文。2018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要从事海洋地球化学和古海洋变化研究。
  • 16
    2020.11
    报告题目:热带气旋对厄尔尼诺的影响研究报告人: 连涛 博士/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时间: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9:30会议方式:腾讯会议号:846 167 092报告简介:西风爆发对厄尔尼诺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但西风爆发的产生原因尚不明确。我们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风爆发和MJO、寒潮、热带气旋的关系,发现与这三者有关的西风爆发分别占西风爆发总数的35%,42%和70%,表明热带气旋是西风爆发的主因。基于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对ENSO的影响,并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数值模式研究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与ENSO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当把热带气旋似结构的风场加入到耦合模式中可以大大增加模式ENSO演变的不规则性以及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之间强度的不对称性。这些结果证实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与ENSO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表明ENSO预测系统必须要考虑到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模拟及季节性预报。报告人简介:连涛,男,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项目等5项;获得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三层次资助;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专著2部(章)。其中作为第
  • 15
    2020.10
    报告题目:气候系统中的河海—海气相互作用在海洋和陆地水文中的作用报告人:谢尚平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时间:2020年10月18日(星期日),上午10点线上:腾讯会议ID:216 969 387线下地点:河海大学西康路1号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谢尚平,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首任罗杰·雷维尔(Roger Revelle)讲席教授,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士(AGU Fellow),美国气象学会会士(AMS Fellow)。2017年获得美国气象学会斯维尔德鲁普金质奖章(Sverdrup Gold Medal,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物理海洋学领域世界最高学术奖), 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科学家,2002年获得日本气象学会最高科学奖(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非日本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Lead Author)。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包括:提出“风速-蒸发-海表温度反馈(WES)”机制,首次解释了ITCZ位于北半球的原因;发现了夏威夷岛链的尾
  • 03
    2020.06
    联合国于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中国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世界海洋日”的确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在中国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河海大学、江苏省海洋学会共同邀请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陈陟研究员作线上专题报告。报告题目: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报告人:陈陟 二级巡视员,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时间:2020年6月8日(星期一)19:45主持人:郑金海 副校长,河海大学地点:腾讯会议室,会议 ID:419 973 294(点击链接入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s/7tuXpLIPkTxW)报告人简介:陈陟,198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大气物理专业;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研究员;历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数值预报研究部副主任、业务处副处长、项目办主任,国家海洋局预
  • 26
    2020.05
    报告题目:揭开银河系的神秘面纱报告人:陈鹏飞教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时间:2020年5月26日下午2:30-4:00地点:腾讯会议(ID:857481306,密码:0526)报告人简介:陈鹏飞,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1999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从事太阳物理研究。在期刊上发表文章11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40余次,在国内作科普报告50余场。曾担任国际天文联合会太阳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瑞士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空间科学委员会组织E2分会副主席、《中国科学》、《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及《Reviews of Modern Plasma Physics》等期刊编委。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年获973计划先进个人奖,2004年及2015年分别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及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得国家杰青基金,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17年获得亚太地区太阳物理青年成就奖。
  • 20
    2020.05
    报告题目: 为什么应激:勇敢和胆小的鱼儿的命运报告人:吕为群 教授,上海海洋大学时间: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下午3:3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吕为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洋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水生动物生理系系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比较内分泌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2018年度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长期从事水产动物应激生理学、行为学和育种学基础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先后主持欧盟第7框架科研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博导基金、上海市科委创新和基础重点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项目。建立了鱼类应激生理学和应激管理理论,开发了利用鱼类应激应对方式差异进行良种选育的方法。在《Current Biology》、《PNAS》、《Endocrinology》、《Animal Ecology》等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荣获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称号。
  • 14
    2020.05
    报告题目:深海微生物多样性、功能与基因资源报告人:邵宗泽 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地点:腾讯会议室,会议 ID:707 457 616(点击链接入会:https://meeting.tencent.com/s/F0Uz2uLlJ2YX)时间:2020年5月21日(星期四)下午2 : 30报告人简介:邵宗泽,男,1964年11月出生,山东省昌邑县人,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部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负责人,中国大洋深海生物资源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烃类降解微生物代谢机制研究、深海化能自养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研究、海洋细菌系统进化研究等。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主要承担着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水圈”重大计划重点项目、大洋专项“深海生物资源计划”等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编或副主编学术专著4部。
  • 03
    2020.01
    报告题目:如何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报告人:侯一筠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时间:2020年1月9日(星期四)下午14:30报告人简介: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科学首席讲座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1993年);上层海洋动力学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曾任中科院海洋所副所长,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40余项(现已承担国家基金12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网易体育“中国近海中尺度海洋动力过程时空特征研究及其应用”成果,获得2013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并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还先后获得国家863海洋监测技术主题突出贡献奖一次(2001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一次(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2005年)和海洋工程科学技术
  • 03
    2020.01
    报告题目:中新世碳酸盐溶蚀事件在世界海洋的表现与成因机制报告人:姜仕军教授,暨南大学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时间:2020年1月8日(星期三)上午10 : 00报告人简介:姜仕军,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第六批“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地质学博士,宾夕法利亚州立大学博士后。2009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任研究助理和BugWare石油咨询公司古生物专家,2010年作为特需人才获聘为暨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超微协会首位华人理事、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广州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第十一届侨联委员,曾任中国生态学会和广东省生态学会淡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6次受邀、4次作为船上科学家参加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航次。担任国际地学重要SCI期刊Marine Micropaleontology编委,Advances in Oceanography Marine Biology副主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钙质超微化石的分类与演化以及在生物地层、古生态以及油气勘探开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