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 24
    2019.12
    报告题目:海上风电工程实践、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报告人:裴爱国,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时间:2019年12月25日(星期三)上午9:30地点:科学会堂3楼报告厅报告人简介:裴爱国,河海大学兼职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996年硕士毕业于河海大学。现任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兼任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海上风电研究所所长、中英(广东)CCUS中心主任、广东海洋协会副会长及海上风电分会会长、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主任、《南方能源建设》期刊主编。主要从事海上风电、火电、核电、环保工程的设计、研究与项目管理工作,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电力行业优秀设计一等奖。近几年专注于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创新,是《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国标GB/T51308-2019)主要起草人。报告主要内容:国内外海上风电发展现状,海上风电工程关键技术,广东院海上风电业务,海上风电工程挑战与高质量发展。
  • 21
    2019.11
    报告题目:UpperOceanCirculationReconstruction-DynamicFrameworkandObservationalRelevance报告人:裘波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 时间:2019年11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0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裘波教授1984年本科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1986年获同校物理海洋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同校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美国伍兹霍尔研究所做博士后,1992-1993年被伍兹霍尔研究所聘为助理研究员。2003年成为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裘波教授主要从事海洋动力学研究,是太平洋西边界流和大尺度环流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学术声望。裘波教授还在国际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CLIVAR)太平洋委员会、亚澳季风委员会和美国Argo执行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任职。截至目前,裘波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物理海洋的顶级刊物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上,论文被广泛引用,H-index指
  • 15
    2019.11
    报告题目:粤港澳大湾区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的源汇分布格局及生态效应报告人:徐向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时间: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00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徐向荣,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地球化学,探索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污染物(重金属、微塑料、抗生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典型热带河口、海湾及岛礁等近海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005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后,分别在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到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组建“海洋环境污染及修复技术”团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已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Chemosphere等国际主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
  • 24
    2019.10
    报告题目:因为珍稀,所以珍稀——保护长江“大鱼”中华鲟报告人:王成友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时间: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下午4:30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致用120报告人简介:王成友,就职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目前为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硕导。主要从事濒危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鱼类行为学和鱼类生态学。
  • 24
    2019.10
    报告题目:长江江豚保护40年:科学探索、进展和未来方向报告人:王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时间:2019年10月28日(星期一)下午4:00地点: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行政楼一楼会议室报告人简介:王丁,男,1958年9月生,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导。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同年起一直从事白鱀豚、长江江豚、瓶鼻海豚、中华白海豚及其它一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声学、行为学、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1990-1993年赴美从事博士论文研究(海洋哺乳动物学),1993年5月获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9-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IUCN鲸类专家组成员,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IUCN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兽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科学委员会和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专家委员
  • 12
    2019.10
    报告题目:Frontiers in LIP Research, including links to climate change报告人:Professor Richard Ernst, Scientist in Residence, Dept. Earth Sciences, Carleton University时间:2019年10月16日(星期三)下午14:00地点:河海大学西康路1号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Richard Ernst教授是国际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大火成岩省委员会现任主席,也是GSA Bulletin的副主编,在全球大火成岩省与成矿、基性岩墙群、地幔柱及古大陆重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著名刊物如Nature、Nature Geoscience、Annual Review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Earth-Science Reviews等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2014年编著完成了著名大火成岩省专著《Large Igneous Provinces》并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与研究经历: PhD in E
  • 11
    2019.10
    报告题目:关键金属富集成矿机制报告人:杨志明 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时间:2019年10月18日上午10:00地点:河海大学西康路1号海洋学院507会议室报告人简介:杨志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导;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晋升为研究员;201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及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2020年区域副主席讲席奖。现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理事及会士、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矿床地质》、《地质学报英文版》及《大地构造与成矿》编委。杨志明研究员长期从事斑岩Cu-Mo-Au及侵入体有关Au矿床的相关研究,近五年来在SEGSpecialPublication、EconomicGeology、JournalofPetr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识别出“岩浆型金矿”这一新的金矿类型,并揭示了其成矿机制;揭示了碰撞型斑岩铜矿特
  • 30
    2019.08
    海岸海洋灾害是两岸共同面对的问题,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了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加强两岸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河海大学将于2019年9月在南京举办“海峡两岸海洋防灾减灾”主题交流营。旨在通过两岸师生学术交流、实地技术考察以及历史文化景点参访等形式的活动,搭建海峡两岸交流的平台,架构海峡两岸合作研究的桥梁。此次交流营中心议题为海峡两岸海洋防灾减灾,欢迎老师和同学参与。一、 活动时间 2019年9月1-7日二、 活动地点 江苏南京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 闻天馆203 (9月2日),严恺馆502(9月3日-5日)三、 活动形式 学术报告、专题讨论、实地考察四、 交流营日程 2019年9月1日,注册报到 2019年9月2-7日,学术研讨会五、 联系方式 请感兴趣的老师及同学联系陶爱峰老师,邮箱: aftao@hhu.edu.cn, 手机: 15295540618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